关于核酸采样的“棉签”,你需要知道这些
我国仍然面临境外疫情输入
和本土疫情传播扩散的双重风险
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
11月5日0-24时,全国报告新增本土确诊病例526例,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3894例。
11月5日0-24时,广东省新增确诊病例252例,新增无症状感染者1330例。
11月5日0-24时,内蒙古新增确诊病例43例,新增无症状感染者649例。
11月5日0-24时,重庆市新增确诊病例40例,新增无症状感染者61例。
11月5日0-24时,河南省新增确诊病例16例,新增无症状感染者174例。
11月5日0-24时,湖南省新增确诊病例11例,新增无症状感染者253例。
11月5日0-24时,青海省新增确诊病例5例,新增无症状感染者100例。
11月5日0-24时,江苏新增本土确诊病例2例(南京市2例,均为外省来苏人员,集中隔离点发现)。
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0例(南京市2例,其中1例为外省来苏人员,均为集中隔离点发现。
徐州市1例,为外省来苏人员,集中隔离点发现。
苏州市2例,均为外省来苏人员,1例为跨区域协查发现,1例为集中隔离点发现。
连云港市1例,为集中隔离点发现。
淮安市1例,为外省来苏人员,跨区域协查发现。
扬州市1例,为外省来苏人员,集中隔离点发现。
宿迁市2例,均为集中隔离点发现)。
请近期有高中低风险区旅居史人员、省外来(返)锡人员,特别是有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重庆市,北京市,青海省西宁市、玉树市,广东省广州市,福建省福州市,湖南省株洲市,湖北省武汉市、黄冈市,山西省大同市,甘肃省兰州市、武威市、庆阳市、天水市,河北省邯郸市,山东省青岛市、济宁市,河南省郑州市,黑龙江省绥化市,辽宁省丹东市
等涉疫地区旅居史的来(返)锡人员,通过入锡申报系统进行自主申报或向目的地社区(村)、酒店、单位主动报备。
省外非涉疫地区及涉疫低风险区来(返)锡人员,配合做好3天3检。
在完成3天3检之前,不聚餐、不聚会、不前往公共场所、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省内外市来(返)锡人员3天2检、跨市通勤人员1天1检,并做好相关健康管理措施。
请广大市民主动就近参加所在地3天1轮
区域核酸检测。
全市各类重点人群必须严格按照行业规定频次主动进行核酸检测,务必做到
应检尽检早检。
等待采样期间,做好个人防护,全程正确佩戴口罩,保持安全距离,有序排队,避免聚集。
近期一则视频流传甚广,其中提到核酸检测所用棉签有毒,里面含有致癌剧毒环氧乙烷纳米芯片携带冠状病毒疫苗会损伤血脑屏障,甚至致癌等。但是这些都是谣言。
担心核酸采样拭子不安全?
消除疑虑
权威专家有解答
材质安全 类似牙刷
事实上,采样拭子不是棉签,它的材质是聚酯或者尼龙纤维,跟日常生活中的牙刷比较类似。
核酸采样就像牙刷刷牙,但采样是刷口腔里的咽后壁取细胞,然后把采样拭子放到采样管里去。
因为采样拭子用的是聚酯或者尼龙纤维,就很容易脱离到保存液里,后续便于实验室进行相关的检测。
生产环境有要求 质监有标准
采样拭子属于医疗器械,生产环境和要求非常严格,质量监管也有相关标准,最基本的标准就是无毒无害。
采样拭子生产过程中也不会产生有害的物质。
采样对个体没伤害
核酸采样过程中会有一些刺激,不同的人感受不一样。
比如有的人咽部比较敏感,采样后觉得不舒服,有异物感,就会产生痒感或者呕吐的感觉,有的人容忍度就会大一些。个体差异比较大。
还有一种情况,口咽拭子采样时通常需要张开嘴,有的人软腭就把舌根合在一起了,采样人想保证采样质量,就会往里探,要找咽后壁、扁桃体,一探的时候就有刺激,有的人刺激反应就非常强烈,出现了呕、咳,但一旦采样完成就很容易缓解。所以采样对个体没有伤害。
提醒广大市民,在参加核酸检测时要积极支持配合采样人员,按照其现场要求,规范做好采样的配合动作,确保采样效果。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口咽拭子采集方法,在采集咽拭子的过程中,被采集者需要
头部微仰,嘴要略微张大
,露出两侧的咽扁桃体,采样者需要在两侧的咽扁桃体和咽后壁进行采样。人体的口咽属于柔软的组织,在采集过程中既要保持有力度进行一些擦拭、刮拭,同时还要避免对咽后壁产生损伤。要尽量避免采集拭子触及脸颊以及嘴唇。
主动配合核酸检测是每位公民的义务,对拒不进行核酸检测,以及故意瞒报、谎报或不及时报备个人行程和健康情况、据不配合疫情防控工作,引发疫情传播风险或造成疫情传播的,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相关规定,依法严肃追究责任。
无锡市新冠肺炎疫情
联防联控指挥部办公室
2022年11月6日
来源:健康中国、健康江苏等
编辑:无锡发布工作室